旅途与废墟

新海诚的这部作品我觉得还是挺可惜的,剧情的深度和立意都非常不错,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作为所谓“灾难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仅凭剧情上来说甚至说是最优秀的一部都不为过。然而,这里面的感情线是一大败笔,甚至导致整部作品意义不明。看了一些资料,或许新海诚原定的“双女主”的设定是更好的,但终究还是选择了更赚钱的设定。只能说他是“成也感情线,败也感情线”,在《秒速五厘米》中,感情线是最为出彩的地方,但到最近的《天气之子》和《铃芽之旅》,感情线破有些不明所以,或许现在的他已经年纪大了,“不相信爱情了”,当然更可能是因为他发现做感情线能赚很多小情侣的钱,所以每部作品都尽可能往里面添加。

“地震”,我们并不陌生,日本有“东日本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等,我们也有“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等,所以不需要大加渲染就能够理解这些地点背后都代表着什么。这里面使用的所谓“蚓厄”,中国也有类似的“鲶鱼翻身地震动”的说法,还有“往门”、“常世”与“现世”的概念,都有类似的说法。把这些民间传说无缝地融入到现代都市中,带给人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从而消解了观众对“地震”的不适感,产生一种奇幻的感觉,也不至于发挥的时候束手束脚。

谈起地震,“灾难”之类的字眼一定会立刻蹦出来,各类和地震相关的电影也都会花大量的功夫渲染地震带来的灾难。或许日本是因为经历的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有些见怪不怪,本应该频繁出现在其作品中的“物哀”美学却在这部电影中消失地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昂扬向上。这部电影中巧妙地用“蚓厄”来营造出距离,这样就可以在沉重的背景之前加入很多搞笑的部分,而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这是我认为整部电影做得很好的一点。

“门”这个意象选取的非常好,“一个人一生只能进一种门”这句话也颇有深意。关门时要想着当年那些在这里生活过的人,念的那段咒语也特别有意思,用新海诚的话说,是“给土地举行的葬礼”。还有“我出门了”之类的话,经常看动漫的都不陌生,是日本普通的问候语。当一句句平常的问候再也得不到回复,我们才知道所谓的日常不过是连续发生的奇迹。温泉、学校、游乐场、新干线,这几个地点的选取也别有意味,确实,尽管物已经化为废墟,但人的那份记忆依然长存。当有人回到那里,记忆中的那些声音回荡在耳边,一定别有滋味。

过去与未来

结尾处那段未来的玲芽与过去的玲芽的对话确实是神来之笔。“成长”毫无疑问是整部电影的主旨,无论是玲芽自身的成长,还是无数经历过地震的人们从阴影中走出来,甚至追溯到整个民族的于灾难中复苏,还有上千年来与灾难的斗争,其内涵之丰富。

电影中描绘小时候的玲芽的方法非常妙。新海诚一向被称为“壁纸狂魔”,作品中总是会有很多精美的天空、星辰等精美的场景,但是这些场景实在是太不明所以了,说好听点,这是描绘了主角内心的意识流,但实在是让人看不懂,而且相当突兀。但在这部作品中,新海诚很好地发挥了他的长处,并将其融入到电影中。毕竟,对于一个小孩子,他看到的世界一定和我们成年人看到的不一样,何况已经过去了许久,经过了记忆的加工,特别一点也很正常吧。不过让我觉得最好的是小玲芽将日记本全部涂黑那一段。那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远远超出了她所能表达的范围,不知应该如何表达自己那种恐惧、绝望的心情,只能把日记本一页一页地涂黑,这种原始的方式确实是让我也感受到那份原始的无望感。然后就是日记本中出现了一扇门,一下子让画面又一次明媚起来,暗示了未来的自己的那段话改变了过去的自己。

亲情线

玲芽和环姨的亲情线本是我最为期待能够展开讲讲的,尤其是当年环姨于废墟中抱住小玲芽,让她当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我颇有种《AIR》的既视感。环姨极为真实的父母般的唠叨显式地体现了她对玲芽的关心,而因为她多年没有谈恋爱也隐式地体现了她的付出。当然,玲芽也知道这一点,只是这份爱太过沉重,以至于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故采取“叛逆”的措施来试图逃避。她们服务区雨中的对话毫无疑问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而环姨在离开冷静后说的“我说的话确实是内心所想,但并非完全真实”也进一步把立意拔高,体现了人物的复杂性。

然而当我期待着两人之间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时,就没有然后了。

爱情线

本作最大的败笔,没有之一。毫无铺垫的一见钟情,才认识了几天,甚至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一把椅子一起。“没有草太的世界让我很害怕”解释成因为没有了草太,没人去关门,要么女主满世界去关门,要么就是满世界地震,所以才会让女主很害怕,似乎更为合理。然而,爱情竟然还是推动故事后半段的重要因素实在是让人无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