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只能说把鲁迅的文章放到中学课本中实在是太超前了,以至于在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只记得了文末的那段名句,还有已经被玩坏的“闰土刺猹”的梗,居然没有被这一段文字给深深地震撼到。“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居然还是一道思考题,当年回答的时候绞尽脑汁把一些语文阅读理解的套路的词语往里面套,现在那堵墙似乎就堵在我面前一样,深深的无力感就那样横在面前,无需多言。

友谊怎么写最刀?不是互相背叛,不是迫于无奈走向了对立面,而是一下子从理想跌落到现实产生的落差。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曾记得当我第一次拿到一本新华字典的时候,我爱不释手,尤其喜欢看最后的那部分,朝代的更替还是我在那里学到的呢。这一句话我似乎有点印象,是用来演示某个标点符号用法的例句,当时我并没有在意。现在看来,确实是充满了讽刺意味。不知道是否有一段时期这三者能平起平坐,甚至都能有一个满意的人生,至少这种情况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力了。

生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清楚。这让我想起杜甫的《又呈吴郞》: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不过,当时的我真的认为闰土面对的只有这些东西,然后就理所应当地区批评旧社会的种种不好了。现在看来远不止这些,这背后是没有未来的生活,是不知明日如何,只能麻木地活着,是一次次被生活毒打的小英雄。

之前有人把我们比作“孔乙己”,我也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孔乙己强了我们太多,或许我们更接近闰土。闰土的人物形象“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闰土中找出自己的影子,找到那个曾经的英雄和现在的失败者的身影,以至于分不清谁是谁。

银项圈的小英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很简单的画面,形容词都非常简单,也没有多少比喻等修辞,如果要把这种描写和绘画对比的话,颇有印象派的感觉。这段文字并没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是一种比较模糊、朦胧的回忆的感觉,事实上这段也确实是回忆。

不过,如果把这段话放到整篇悲凉的小说中的话,却显得格外温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憧憬和美好的地方,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搁置到某个角落里了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现在看到这一段话竟有些泪目。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了,尽管宏儿和水生的未来可以想见,却还是保留着那一丝幻想。或者说,小孩的玩在一起正印证了那句话“人人生而平等”,所以我们仍能存有希望。我想,这也一定是鲁迅自己内心对下一代人的期望吧,他们确实应该有新的生活。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