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美人鱼》真人版上映了,这部电影争议很大,选角的问题在几年前就吵得沸沸扬扬,我也早早地关注了这件事。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早就上映了,没想到现在才上映。关注扮演小美人鱼的主角,我不想浪费太多笔墨在攻击它的长相上,只引用一句网友的话:

别管它美不美,就问你它长得像不像鱼吧

当然了,还有更加离谱的“黑雪公主”的电影恐怕会在近几年上映,至少黑人“埃及艳后”也已经上映了。

对此,我只想说:有没有一种可能,白雪公主之所以叫“白雪公主”,是因为她的皮肤白得像雪一样。

我也不想对黑人发表太多批评的话语,只是引用一句托尔金的名言就足够了:

邪恶无法创造新事物,它们只会腐化和毁坏已被创造出的美好事物

但是,就目前而言,黑人并没有在世界上占据绝对的优势,其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还是很多白人赋予的。这与欧美的“政治正确”和“白左”息息相关,我这篇文章也不是为了批评这种东西的,我在这里自我介绍一下:

首先我的生理性别是男的,但我有性别认知障碍,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女的。而且我是个同性恋,所以我喜欢女性。同时我是原教旨主义者,所以不能做变性手术变性,并且我有严重的异装癖,所以我只穿男装。还有,我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同时我有非常严重的异食癖。所以我只能吃肉,我是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但我有严重的厌食症,只要身边有人吃素食(包括自己)我就吃不下饭,所以我每天只能和所有人一起吃肉。对了,我对于人种认知也有问题,我认为我是一个黑人,但是我有严重的白化病和肝功能障碍引起的黄疸,所以我的皮肤是黄色的。我有自虐倾向,但是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不能自虐导致抑郁症。我还有自闭症,间歇性发作,睡眠时候发作,一句话不说。

“这个将要杀死那个”是所有人的共识,但是我觉得,这种现象的背后,不是所谓的多样性,而是概念的泛化。

我们反对“贴标签”,但是这些所作所为不是阻止人们对某些群体贴标签,而是扭曲了这些标签的意义。当一个聋哑人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他的观点应该和普通人的有一样的地位,而当他评价音乐作品的时候,他的所有点评都应当是一纸空谈。可是,现在的人却鼓吹说什么优秀的音乐不需要通过声音就能传达给对象,这实在是太过荒谬。

所以说,弱势群体不需要保护、不需要特权,而是需要平等、真诚。这话用在对外交往、对内统战上也适用。

除此之外,很多词语本身所带有的那些赞美也被稀释了,我们挖空心思去想那些赞美别人的话,不经意间毁灭了它们。于是,xxn 成了贬义,真诚的话成了直男发言,只有那些虚假的甜言蜜语成了人们崇尚的告白。

还有更加可怕而可悲的,现在的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样样精通,说是对“新时代的青年”的要求。可是,所谓“学生”,不就是只要会“学习”就行了吗,为什么要把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当成选拔的标准?真正值得官僚们反思的是为什么现在“会学习”成了一个贬义词。“研究生”,除了研究,什么都干;教育者们倒是在认认真真地抓“教育”。

若是把这个现象再次扩大到全社会,所谓的“好人”,那必然是做了好事的,如果他也做了坏事,那必然要有一个“坏人”的称号,可是他“好人”的称号就该被剥夺吗?因为这么做了,“好人”的本意就已经改变了,从“做好事的人”到“不做坏事的人”,那么“坏人”作为其对立面,是否也应该更改呢?

所以说,都什么时代了,还在做“传统”好人,现在都流行赛博“好人”了。

我想,终于会有一天,人们认为白雪公主是黑皮肤的,这件事很正常,他们再也想不起来这个名字背后是多少孩子美好的童年。